提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减负是一种策略和方法,通过提效和减负的双重作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近年来,江西中烟赣州卷烟厂着力抓牢管理提升主线,有效触动思想解放,在“提效减负”方向上达成管理共识,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在“提效减负”机制上持续优化改善,以制度提效推动管理工作提质见效。 赣州卷烟厂坚持以战略目标为先导,推动战略管理一体化,发挥战略锚定方向、凝聚合力、谋求发展的效应。秉承保持与上级战略一体连贯的前提下,确立了企业“1354”的战略工程,同步出台贯彻落实推动高水平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意见实施方案等3项配套实施文件,对企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思路方法和任务举措进行了明确。 编制了以实施“四大行动”、推动“十六个化”为框架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形成工作要点及任务清单。注重多方联动,将提效减负工程,与总体部署和分解落实联动起来,与年度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实现每项工作落到各条线、各业务领域,形成战略支撑合力。 “从表象看,制度是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的描述,但归根结度存在的目的是更好地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日常工作中要从战略的角度审视制度的设计。”——该厂企业管理科负责人在会上说道。 赣州卷烟厂推动生产组织柔性化,更加科学合理地计划和调度,提升制造环节最大的效率。在生产运行中,主动适应行业数据联调、在线打码等新要求,应对全年粗细支产能不匹配、主体设备老化劣化等问题,有效探索了月末集中收尾模式生产。 做实做细生产组织,统筹各类生产资源的调度和调配,统筹粗细支排产和测算,竭力缓解全线设备压力。积极推动设备管理稳态化,夯实点检、润滑、保养等基础管理工作,强化预防性维修,深化故障停机管理,确保细支设备不掉链子。 此外,针对老化问题开展升级改造调研并形成了三到五年的设备中长期资本预算,顺利完成了“小圆周”改造,高效完成细支设备的安装和稳定投产,形成产能缓解粗细支不匹配。 “推动工艺质量标准化,用标准动作流程和要求促进产品质量稳定,一次性把产品做好,减少不合格品追溯的人力物力精力成本,是制造环节最大的效益。”——该厂品质管理科负责人多次在月度管理运行分析会上指出。 赣州卷烟厂持续增强全过程的质量管控能力,建强工艺质量管理机制、健全零缺陷质量风险防控体系,梳理工艺制度流程和风险管控点,有效推进优化过程控制参数,严格落实工艺参数的分级动态管理。全力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促指标提升,深化稳质量与降成本的联动,从工艺质量上挖掘卷烟降本增效对策,减少成本浪费。 同时,全面压紧压实成本管控精细化,推进生产数据系统性管理,优化成本控制清单管理机制,探索单批次信息化管控机制,针对当前粗细支不均衡生产建立有效的能源管控机制。 “推动运行机制协同化,发挥各管理模块协同作用,消除部门间模糊职责和重叠流程,是管理上的最大效能”——该厂企业标准管理人员说道,“我们要继续把专项评审、会审做实做透,加强对车间、部门三层次文件的管理,逐步提升制度文件的有效性与执行效力。” 着眼制度体系提效减负,接续开展三年体系优化专题行动,在固化“部门标准我负责”“基层标准我参与”成果基础上,深入推动“管理标准我协同”专项活动,带领企业干部员工参与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修订完善,注重标准的实施推广,让文件制度更容易被理解、接受、运用。 聚焦运行机制效能提升,提高管理提升项目命题水平和协同能力。拓展基础管理、管理提升等领域的指标考核维度,深化考核结果的跟踪问效作用,推动关键重点指标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闭环,深度激发管理活力与效能。 “提效减负工作落实需要靠人去推动,同时队伍建设也需要用提效减负的思维、理念和举措去促动机制的转变升级,提升队伍的动力、能力和活力。”——该厂人力资源管理科负责人谈人才队伍建设时说道。 当前,赣州卷烟厂处于人员集中退休的高峰期,面临用工结构缺员和人岗适配度矛盾等问题。赣州卷烟厂积极谋划,制定出台《逐步加强人才队伍和活力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全周期配套保障。积极地推进薪酬优化和岗等、薪等套改,全方位、系统性地推进关键领域青年后备人才的常态化培养与制度化储备工作,进一步提振队伍整体活力。 围绕三到五年的人力规划明确了多项队伍建设机制举措,进一步提升“人岗”匹配水平,推动人岗适配工作。合理完善技术技能领域“老中青”梯队配置,依托重点课题项目、专项内审和“两室一厅”等重要平台,健全各类人才培训培养和能上能下机制,推进专业方面技术与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互通。 下一步,赣州卷烟厂将接续以制度推进治理、以治理促进发展,为管理机制和体制的焕新赋能持续注入活力,全面构建起具有赣烟特色的管理实践体系。(吴显东)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